樂兒成長說明書-憂鬱症風險V.S.負向思考力

樂兒成長說明書-憂鬱症風險V.S.負向思考力

「孩子,你明明就很聰明,為什麼會考這種成績?」

「孩子,你應該要多跟同學出去聊聊天啊!不要整天待在房間」

「孩子你怎麼整天愁眉苦臉?」

相信我們父母一手養育的孩子都希望他們能夠文武雙全,快樂的成長學習,以為孩子的情緒不會落到「憂鬱症」的處境吧?但其實孩子在發出求救訊號時,父母容易輕忽他們的心理症狀,常誤認為是正常的「叛逆期」。

憂鬱與憂鬱症(depressive disorder)是有差別的,憂鬱是心情上短暫的情緒低落,憂鬱症則是多重複雜的負面思考,持續性的悲觀及失望,嚴重會影響心理功能並降低生活品質。根據WHO(世界衛生組織),憂鬱症是常見造成人類失能(disability)前十名疾病,在2019年逾10億的患者,包含了全球11-14%的15至18歲青少年,估計有20%在18歲患有重度憂鬱症(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,MDD),在50歲以前自殺人數約58%,據研究約一半的憂鬱症首次發病於青春期,由於此時期是心理及生理快速發展,容易在意同儕的眼光以及賀爾蒙的改變造成情緒不穩,更是默默地為憂鬱症種下因子。

      病程通常是漸進式,但有時候也可能突然發病,目前依據DSM-5(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)共有九個症狀,需要持續兩週,幾乎每天都出現五種以上症狀最為指標。症狀包含:

  1. 情緒低落
  2. 失去興趣與熱愛的事物減少
  3. 無價值感或內疚感:覺得活著沒意思
  4. 自殺意念、計畫或企圖
  5. 疲勞或失去活力
  6. 嗜睡或失眠,睡眠型態紊亂
  7. 食慾或體重出現變化
  8. 思考及專注力無法集中
  9. 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:有焦慮而無法平靜的狀態或動作遲緩而陷入僵直的狀態

雖然上述的症狀應該容易被身旁的親友察覺,但經過衛服部的調查,國小三年級到國中一年級之間,有自殺念頭的孩子中,不到十分之一的家長表示曾聽過孩子有這樣的想法。造成青少年發病原因與人際關係困難、遺傳基因、家庭關係不融洽、物質依賴濫用使風險及自殺率增加、以及學習成績不理想較有相關。

在患者的大腦中發現調節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、血清素等,明顯出現失調,經文獻指出重度憂鬱症具有中等程度的遺傳性,若一等親屬有該疾病,則發病嚴重度為三倍。請記得在關心孩子的課業之餘,也留下時間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,別將憂鬱症「汙名化」,告訴孩子這是大腦心智的感冒,從減壓的生活型態著手,規律運動強化神經傳導物質,若沒有改善建議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,心理療法或藥物治療皆能改善且能治癒的!

參考資料:

衛生世界組織(WHO)https://www.who.int/zh
Child Adolesc Psychiatr Clin N Am.(2016) Apr;25(2):201-18. doi: 10.1016/j.chc.2015.11.005.
Lancet (2018) Nov 24;392(10161):2299-2312. doi:10.1016/S0140-6736(18)31948-2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