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兒成長說明書-皮膚抗紫外線能力及雀斑形成力

樂兒成長說明書-皮膚抗紫外線能力及雀斑形成力

是不是看到暖暖的陽光,會有種幸福的感覺呢?

剛出生的新生兒因環境巨大改變,為了適應環境產生各種變化,皮膚結構不完整被認為是一種生理上最脆弱且抵抗力較低的部分。父母親帶著嬰幼兒外出曬曬太陽,接觸室外活動氛圍,若是缺少物理性防曬使的紫外線光害,會間接造成DNA氧化、蛋白質及脂質的變異,但!你不擔心稍微曬到太陽就會立刻出現皮膚不良反應,人體的奧妙在於我們保有「自行修復DNA能力」。

   紫外線輻射引起DNA不穩定是導致黑色素瘤(melanoma)的原因之一,XRCC1(X-ray repair cross-complementary protein 1)是一種修復基因,在鹼基切除修復(Base excision repair,BER)途徑中扮演關鍵角色,XRCC1基因能識別毀損的DNA並與其結合,再通過BER進行修復。依據美國癌症分期聯合委員會 (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Staging,AJCC)所分類的二期進展至三期的黑色素瘤,XRCC1的突變失去功能與黑色素瘤患者5年和10年的生存率較差。醫師在治療方向會依照患者的腫瘤分期和病灶的表現而不同,常見有外科手術切除、免疫療法如白細胞介素2(IL-2)、基因療法和化學療法,減少長期暴露在紫外線和陽光下更是最重要的預防措施。

是不是覺得兒童臉上的雀斑在歐洲國家很常見,但你知道在其他國家主要透過遺傳來決定表現特徵的嗎?雀斑(freckle)是在臉上的淺褐色小斑點,是黑色素過量產生,通常是無害的,出現於兒童早期,隨著時間至青少年時期雀斑會變淡消失。雖然色素過度沉著形成的斑點可能是暴露在陽光下造成的,但雀斑形成因素大多來自基因遺傳。西班牙專家學者研究出第一型黑色素皮質素受體(melanocortin 1 receptor, MC1R)主要是歐洲個體形成的基因,與皮膚型態及髮色無相關,而MC1R、IRF4、ASIP和BNC2這四個基因單核酸多態性是導致黑色素沉澱,使的雀斑形成力也提高,在GWAS的研究資料庫裡可發現白種人、皮膚白皙者且女性的機率發生率較男性高。

雖然基因遺傳影響有較高機會生成雀斑,但環境因素也可能造成基因突變,應外出時多使用物理性或防曬乳SPF 30+++進行防曬,平時也可以多補充多元不飽和脂肪酸(PUFA)如:Omega-3 (ω-3) 和 omega-6 (ω-6) ,可減少皮膚發炎,其衍生物為二十碳五烯酸(EPA)和二十二碳六烯酸(DHA)可由母乳及魚油獲得喔!

參考資料:

Anamaria Balić., Domagoj Vlašić., Kristina Žužul., Branka Marinović., Zrinka Bukvić Mokos.(2020). Omega-3 Versus Omega-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. Int J Mol Sci. 21(3). doi: 10.3390/ijms21030741.

Bilal A., Muhammad Imran Q., Saba G.(2021). Malignant Melanoma: Skin Cancer-Diagnosis, Prevention, and Treatment. Crit Rev Eukaryot Gene Expr. 30(4). 291-297. 10.1615/CritRevEukaryotGeneExpr.2020028454

Madhuri B., Magdalena M., Gang L., Anand R.(2014). Loss of XRCC1 confers a metastatic phenotype to melanoma cell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melanoma. IFPCS. 27. 366-375. doi: 10.1111/pcmr.12212

我們來玩個小遊戲測驗 你容易長雀斑嗎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